去年,東寶區在發展特色養殖的同時,開始將效益處於低谷的稻蝦養殖逐步向稻鱉生態養殖轉型,取得明顯進展。
東寶水產發展中心緊緊圍繞特色養殖、生態養殖做文章,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模式,重點推廣鱸魚養殖、雜交黃顙魚養殖、稻田養殖草龜和稻蝦連作等項目,在推廣落實“一高三新”(新品種、新模式、新技術、高效率)上狠下功夫,取得明顯的效果。
該中心還廣泛引進、吸納社會民營資金2000多萬元用於水產養殖基礎設施建設。四川德陽養殖公司在子陵鋪鎮新廟村三組共投資600萬元流轉土地60餘畝,進行鱸魚養殖基地建設,已投放鱸魚苗種320萬尾,並建成兩條鱸魚苗種流水養殖生產線,進行反季節鱸魚苗培育和鱸魚成魚養殖。小龍蝦養殖目前處於低谷,荊門市松青家庭農場立即轉型發展,投資120萬元,將原有的500畝稻蝦連作基地拿出200畝進行改造,改為稻田套養龜鱉。目前,稻田改造工作已經完成,已投放幼鱉苗15000只,進行全程無飼料生態養殖,目前鱉長勢良好。
在東寶水產發展中心的努力下,去年該區漁業放養面積6.66萬畝,同比持平,實現漁業產值4.7億元,因受疫情影響同比減少2.15%。投放水產苗種8500噸,同比持平。水產品產量2.25萬噸,因受疫情影響同比下降1.25%。(記者汪兵洋 通訊員楊夢嬌)